这一片人员密度很大,一个院子里都住着好几户人家,每一户人家,少的三五人,多的三代同堂,四代同堂,甚至能有十几个人。
这种地方人多混杂,但也有好处,大家住在一个院子里,低头不见抬头见,都认识。
所以只要一个陌生面孔的出现,都会很容易被认出来。
楚隽拿着照片,一个四合院,一个四合院的问了过去。
问的过程很顺利,大家都很配合。
一直到天黑,夜色中,结束了第一轮询问。
众人在火车站广场碰头。
不用多说,只要一看彼此的表情,就知道没有发现。
祁雨诗又累又急,一屁股就坐在了地上。
“怎么会这样,这么大的几个人呢,如果真的住在这附近,怎么可能会找不到。我们的判断是不是方向有问题?”
无论什么案子里,最害怕的就是方向错误。
方向一旦错误,走得越远,就会错得更多。
但是这事情从头再捋一遍,安暖还是觉得,熟人作案的可能最大。而且目前来说,没有任何线索支撑第二个侦查方向。
楚隽和江笑愚一条一条的讨论着可能的疑点,安暖翻着江笑愚之前做的记录。
如果不是熟人作案,还有什么方向呢?
房间很整齐,不是为了求财。
董紫莺是个法医,收入虽然不顶尖,但还是不错的。而且她比较注重个人形象,每天上班打扮得都很得体。从外表看,她谈不上家资殷实,但家里肯定是有一些钱的。
求财的人,不会不翻房间,也不会带走厨房里的蔬菜。
仇人或者是追求者,很难一点痕迹都不留下。更不可能带走厨房里的菜。
安暖一边听着楚隽和江笑愚讨论,一边将今天所有的线索一个一个地在脑子里梳理了一遍。
楚隽突然问道:“暖暖,你怎么看?”
安暖皱紧眉头,缓缓道:“我还是坚持之前的推测,我觉得这就是一起熟人作案,除此之外,想不出更有可能的方向。”
祁雨诗道:“可是我们把火车站周围都查了一遍,没有发现紫莺啊。他们会不会住得比较远?”
火车站周围就那么大,这个范围是有限的。
可如果他们没有住在这一片,那就没办法找了。京市大着呢,想找一个人谈何容易。
“不太可能。”安暖说:“如果是外地来的,不日即将返程,对京市人生路不熟,就完全没有理由去别的地方。哪怕有更便宜的住宿地方,来回车费,找路,这都是麻烦。”
住在火车站附近,这是最好的选择。
“除非……他们不是外地人。”
“不可能。”祁雨诗立刻道:“紫莺没有本地亲戚,我从来没有听说过。”
安暖嘶了一声:“你们知不知道,有一种大爷大妈,特别自来熟。他们在本地可能没有亲戚,但是未必没有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