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意思?”祁雨诗有点傻:“你是说,董紫莺来到京市之后,下了火车站,就认识了朋友?”
“这并不奇怪。”安暖虽然非常不想,但为了自己的话更有说服力,还是举了一个很丢人的例子。
叹了口气。
安暖说:“我刚来京市的时候,一下火车刚出车站,就有人过来问我。要不要住宿,要不要吃饭,要不要坐车,要不要带路……他们很热情,真诚,表示只要极少的花销,就能带来极大的便利。这对一个刚从偏远地区来到繁华世界的外地人来说,很难拒绝这样的帮助。”
这还是大家第一次听安暖说起当时的事情,连楚隽都竖起了耳朵。
之前安暖不是没有去做过口供,但都是很中规中矩的回忆和描述,和这一次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一个是叙事,一个是抒情。
看着大家一起看她的眼神,安暖正色道:“你们不懂,这是认知的差别。我可能不懂花花世界,但一定比你们更懂第一次来京市的外地人。”
说得也不无道理。
“董紫莺的父母对她并不关心,路途又远,出门要花钱,他们不会送她上学,也不可能来看她。”
“不是不来看她。”祁雨诗纠正:“其实紫莺来京市一直是偷偷的。她家里根本不同意她上学,只想早早让她嫁人换彩礼,是她自己争气,偷偷跑出来上学的。一直上班了,才开始和家里有联系,她爸妈肯定没来过京市。”
“所以她父母对京市一无所知,虽然知道门牌号码,但在两眼摸黑的地方,根据门牌号码找人谈何容易。有一个本地人帮助,那就好多了。他父母只是没见过世面,不是没脑子,只要稍微一动脑子,就会找一个本地人咨询此事。”
楚隽道:“每个地方都有固定人群,商贩也是如此,这是要抢地盘的。如果董紫莺的父母是在广场上认识的本地人,去打听一下,可能会有人知道。”
他们今天查的都是本地可以住宿的人家,倒是没查在车站拉客的那些。
楚隽看了看时间:“老江,去买点吃的大家对付两口,今天辛苦了。”
祁雨诗一下子站了起来。
“我去买,我去买。”
这大半天,大家都尽心尽力,即便是安暖也没有一点敷衍,面色疲惫倦怠,但是没有半句怨言。祁雨诗知道这并不是看在她的面子上,但心里依然有些动容。
她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
楚隽也没有拦着她。
“那你先去买,然后去出站口找我们。”
“好。”
祁雨诗匆忙地去了。
每一个眼熟的小混混,在辖区派出所有备案。
火车站是非常重要的公共场所,而且人流量大,警备力量自然到位。辖区民警对这一片拉活儿的人那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很快就找了几个小头目。
民警老赵问:“知道不知道最近谁接待了一男一女两个外地来,四五十岁的夫妻。可能身边还有其他人。”
这问得太笼统了,几个头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其中一个叫温白的出来说话:“赵哥,还有具体一点儿的信息吗?有照片吗?你知道的,咱们这每天来来往往的人很多,你说的这样的,很多啊。火车站的人,大部分都是外地来的,拖家带口的太多了。”
老赵有些为难地看了看楚隽。
楚隽也有些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