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夫差仰天大笑,意气风发:“瓦剌国是太王长子所建立,论资格,比洛邑那小子更有资格成为天下的共主,只要你们好好跟随我,伟大的事业就在眼前!”
外面的风云变幻,朱樉却浑然不觉,此刻他正忙于与墨子和公舒颁一同制定不变的“矩”。
说起来,当时各个文明的标准单位几乎都有同样的问题,毕竟以身体作为测量依据虽然方便,但变化太大。
朱樉为何能以一个“稳”字打动墨子,原因就在于此。
矩子并非墨家的专有称号,而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民间工匠组织对其领袖的称呼。
布指知寸,布谁的指,当然是矩子的了,表面上看似乎没有问题,毕竟大家的单位统一了。
但矩子并非固定不变,通常由技艺最高超的人担任,一旦换了矩子,尺寸自然也要随之改变。如果矩子更替频繁,
之前于芫问高式子“墨子之后,墨家谁最贤?”
这个问题为何能让其沉默,是因为高式子最清楚,墨家现在的矩已经使用了几十年,一旦新的矩子出现,仅因矩的改变而带来的混乱就不可避免。
这个问题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但却无法彻底改变,因为定矩是矩子权威的象征。
即使是后来大明国统一天下后制定了统一的度量衡,后来的历代也没有沿用,而是重新制定了自己的标准,以至于同为一尺,在不同的朝代表示的长度却并不相同。
真正让各种度量单位稳定下来,那是在工业化后期的事了。
朱樉最初也因为无法用当时的技术手段,制作出与后世通行相差无几的度量单位而感到困扰。
当墨子与公舒颁莅临之际,周地的工匠如潮水般涌入,若不确立统一的度量衡,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工匠将难以有效协作。
这将严重妨碍他的后续计划,更违背了“四化”的核心价值观。尽管他只能卧床,但这并未阻止他将此事搁置片刻。
经过深思熟虑,朱樉不再追求与后世完全一致,而是直接借鉴后世一个关键的长度单位——英尺的固定方法。
他让天子姬研在泥范上留下足迹,随后将其高温烧制成瓷器,以此作为一尺的标准长度。
姬研听闻朱樉要以自己的足迹为标准尺的长度,自然欣喜若狂,连连向朱樉和众乐师称赞:“冢宰对予一人何其厚矣。”
若他所制定的这套标准能够流传后世,朱樉不在乎他人是否会介意他捧起周天子的脚。
他并非不愿直接采用公制单位,他对公制单位的制作规则也了如指掌,但以当前的技术手段,他实在无法精确制作出他所熟悉的那套公制单位。
因此,他只能退而求其次,先确定尺的单位,再以此为基础扩展。
或许命运之神真的在暗中相助,姬研那天恰好穿上了新制的天子行履,其长度与后世的标准尺几乎无异,这也算是朱樉意外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