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一路都要应付北定王的拦截追杀,他们还是在三个月后,终于抵达长安城。此时,长安城外的景象焕然一新,已是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的初春时节了。路边的小草从土里探出了嫩绿的脑袋,树枝上也冒出了星星点点的新芽,微风中带着一丝泥土的芬芳。边疆的援兵也已到达长安,这些援兵个个身强体壮,士气高昂。他们与李崇浩他们以及长安城内的守城将士会合后,开始精心策划作战方案。
他们里应外合,对叛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战争异常惨烈,每一寸土地都在战火中颤抖。双方你来我往,互有胜负。但正义的力量终究是不可阻挡的,经过一个月的艰苦奋战,他们终于平定了这场叛乱。长安城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与繁华,百姓们纷纷走上街头,欢呼雀跃,庆祝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在那场惊心动魄的动乱尘埃落定之后,李崇浩在家中已经静静地休整了好几日。他的内心始终惦记着远在百香谷的儿子,愈发急切地想要将儿子接到身边,好好享受这来之不易的安稳时光。于是,在一个阳光略显慵懒的午后,他换上一身整洁的长袍,正准备出门安排接儿子的事宜。
然而,当他缓缓踱步到那空旷的院落中时,目光所及之处,皆是一片空荡荡的景象。曾经热热闹闹、家丁们穿梭忙碌的场景已经不再,只剩下那几棵历经风雨的老树,在微风中孤独地摇曳着。这一切,让他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怅然若失之感,仿佛有一块巨大的石头沉甸甸地压在心头。
回想起那场可怕的动乱,他那原本就数量不多,仅仅二三十个的家丁队伍,在这场血雨腥风的洗礼中损失惨重。不少家丁为了保护他和王妃,在刀光剑影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如今偌大的府邸,竟然只剩下八个家丁还坚守在他的身边。这八个家丁,个个身形消瘦、面容疲惫,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历经磨难后的坚毅与忠诚。
李崇浩心里十分清楚,他的皇兄生性多疑,对身边的人总是充满了猜忌和防备。自从那次被皇兄派去南方平定那场叛乱之后,他就深知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皇兄的严密监视之下。所以,即便府邸的护卫力量如此薄弱,他也再也不敢轻易扩大家丁队伍,生怕引起皇兄的不满和猜忌,给自己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就在不久前,定康王带来了五千名护卫参与平定这场叛乱。叛乱平息后,皇上虽然对众人进行了赏赐,但私底下,皇上还是忧心忡忡地把李崇浩叫到身边,皱着眉头,一脸严肃地说道:“正是因为这些王爷侯爷们都有自己庞大的护卫队伍,他们的势力才会越来越大,一个个都心怀不轨,意图造反。寡人打算拟一道圣旨,责令所有人等,家中护卫不得超过百人,你觉得这样可好?”
李崇浩一听,心中一惊,连忙上前一步,单膝跪地,诚恳地说道:“此事万万不可啊,皇兄。您仔细想想,这次若没有定康王那些英勇的护卫相助,我们兄弟俩能不能再次相见都很难说啊。皇兄,您是了解我的,我手上那些人在南方平叛时折殒了不少,从那以后,我再没有招募过家丁和护卫。现如今,我府上就只剩下八名家丁了,他们就像我的左膀右臂一样。皇兄,说句不好听的,万一您又遭遇什么危险,皇弟实在是无人可用来救援皇兄您了,这让我如何心安啊。”
皇上听了李崇浩的话,眉头皱得更紧了,他陷入了长时间的沉思之中。其实,他一直对这个聪明绝顶的皇弟心存忌惮,担心他势力壮大后会威胁到自己的皇位,自然不允许他养太多的护卫和家丁。但是,每当他遇上危急情况时,第一个想到的,总是这个足智多谋、忠诚可靠的皇弟。在他的十三个兄弟姐妹中,他最信任的也是这个皇弟。
经过再三权衡,皇上最终还是没有开口允许李崇浩招募家丁。他只是淡淡地看了李崇浩一眼,语气平静地说道:“皇弟平日里交游广阔,人脉众多,到时自会有办法解决护卫的问题。就像这次一样,不是得到了那个震威镖局的鼎力相助么?话说那个镖局的总镖头叫什么来着?”李崇浩赶忙恭敬地回答道:“回皇兄,他叫杨逸,是震威镖局的总镖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