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转瞬间便到了冰雪消融、春暖花开的美好时节。大地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万物焕发出勃勃生机。
那个被白于简精心呵护并改名为“白自霄”的可爱孩子,如今也已悄然长大。随着天气渐暖,他迫不及待地褪去那身厚重的棉袍,仿佛要挣脱束缚,拥抱这崭新的世界。小家伙正努力地尝试站立起来,摇摇晃晃地迈出人生中的第一步,那模样犹如一只刚刚学会飞翔的雏鸟,充满了好奇与勇气。不仅如此,他的小嘴也开始咿呀作语,似乎对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有着说不完的话。
看到孩子如此可爱的模样,白于简心中满是欢喜。一想到孩子即将开口学说话,他便暗自思忖着一定要让孩子先学会称呼自己为“阿爸”,而称师妹宫佩婋为“阿妈”。这样一来,若是不知情的外人听到,定会认为他们就是亲密无间的一家人呢。怀揣着这份美好的期待,白于简变得格外耐心,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教孩子呼喊“阿爸”“阿妈”。他轻轻地扶着孩子的腋窝,小心翼翼地引导着他一步一步向前走去,那温柔的动作和专注的神情,简直与一个慈祥且极具耐心的亲生父亲毫无二致。
日子一天天过去,就在某个平凡却又特殊的日子里,发生了一件令人欣喜若狂的事情。当时正值午餐时分,餐桌上摆着一盘美味可口的鲜鱼。孩子坐在椅子上,目光紧紧盯着那盘鱼,小手不停地指向它,示意想要品尝。然而,白于简故意装作没有看见,想逗一逗孩子。见此情形,小家伙愈发着急起来,突然间,他张开嘴巴,清晰地喊出了一声:“爸——爸——”
这稚嫩的童音如同天籁一般,瞬间传遍了整个房间。正在一旁忙碌的宫佩婋闻声赶来,当她听清孩子口中所喊的话语时,不禁喜出望外。白于简更是激动得眼眶湿润,他与宫佩婋对视一眼,两人几乎同时兴奋地高呼道:“孩子会讲话了!”这一刻,幸福的笑容绽放在他们每个人的脸上,整个屋子里都洋溢着温馨欢乐的气氛。
孩子一旦张开小嘴发出声音后,便像是打开了话匣子一般,接连又叫了好几声清脆而响亮的“爸爸”。小家伙满脸欢喜之色,两只胖乎乎的小手不停地拍打着,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碟香气扑鼻的鱼,嘴里还不时发出“咿呀”的声音,仿佛在催促着大人们赶紧把美味的鱼肉送到他嘴边。
白于简见状,脸上立刻绽放出欣喜若狂的笑容,他三步并作两步地走到孩子面前,小心翼翼地将孩子一把抱入怀中,轻声细语地哄道:“乖宝贝儿,来,阿爸这就喂你吃香喷喷的鱼啦!”说着,他从碟子中夹起一小块鲜嫩的鱼肉,准备给孩子挑鱼刺。
一旁的宫佩婋赶忙凑过来,她伸出手,轻轻地接过白于简手中的筷子,温柔地说道:“还是我来吧,我帮宝宝把鱼刺挑出来,免得扎到他。”说完,她便聚精会神地开始仔细地挑起鱼刺来。
白于简见此情景,心中满是感动和欣慰。他低头看着怀里乖巧可爱的孩子,突然灵机一动,对着孩子说道:“宝贝,来,跟着阿爸一起叫‘阿妈’。阿妈,阿妈……”然而,此时孩子的全部注意力早已被宫佩婋手中那块诱人的鱼肉所吸引,对于白于简的教导完全置之不理,只是眼巴巴地望着那块鱼肉,使劲咽着口水,根本不愿意开口再叫一声。
尽管让孩子称呼二师兄白于简为“阿爸”,而自己则被叫做“阿妈”,这种感觉多少有些怪异和别扭,但孩子始终不肯开口学着叫“阿妈”,还是让宫佩婋心里感到一阵小小的失落。她微微低下头,神情略显尴尬地喃喃自语道:“也许真的是因为我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太短了吧,以至于他现在都跟我不太亲近了,所以才不愿意叫我呢。”一边说着,她一边用勺子舀起一小口挑好刺的鱼肉,轻轻吹凉之后,小心翼翼地送进孩子的口中。
白于简看到宫佩婋如此失落的样子,连忙安慰道:“别这么想嘛,师妹。以前我在村上的时候,经常听到那些村民们谈论说孩子们学说话都是看心情、凭兴趣的,跟和谁亲不亲近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说不定今天他只想先喊阿爸,过不了几天就会开开心心地喊阿妈啦!”说完,他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嘴上虽然这样说,心里还是为孩子第一个开口先叫他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孩子终于学会说话了,这意味着,因为这个孩子,他与师妹之间的关系又进了一步。起码孩子要叫他们做“阿爸阿妈”。让别人误以为他们是真正的一家人。而白于简最想让杨逸产生这种误会,到时杨逸听到孩子这样称呼他和师妹,那张脸不知道会扭曲成什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