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宝,我已派人去你儿媳娘家寻过,他们早就死在先前的疫病之中。”海瑞说完之后,又将目光看向一旁的锦衣卫首领:
“上差,他家小孙子去了何处?若再是寻不来,我便要上奏朝廷了!”
锦衣卫那首领一听,立马就瞪大了眼睛,大声叫着冤屈:
“海知县,你这是何意?你觉得是我等将那孩子捉去了?”
海瑞听到这话立刻也吼了起来:“你们莫非将本官当成傻子?还是说将天下人都当成傻子?
每次审问到罪证和证人的时候,你们总是抢先一步将这些证据带回来。而每每遇到这个时候,证据和审出来的口供又有所不同。
还有这老汉,若不是你们捉住了他的小孙子,他岂会三番两次的更改口供?”
锦衣卫那首领听后却并不以为意,面上尽是不服的说道:
“这些全是海知县你的猜测,证据呢?没有证据你就敢污蔑我们锦衣卫?”
海瑞听后立刻便想要与之争辩,不过一旁的王用汲连忙拉扯了一下:
“刚峰兄,这样继续争吵也是无用,不如快些审案吧。正便是正、邪便是邪,自古便是邪不胜正。
他们再怎么隐藏又如何,等我们找寻到更多的证据,他们自然也就隐藏不了了!
况且今日景行便会回来,届时有他主审此案,量这些锦衣卫也不敢搬弄是非!”
海瑞听了也有些无力的坐了下来,之前做县令的时候,虽然有些麻烦,但他也能处理的井井有条。
但是现在审案子的时候哪怕他再是正直,遇上这种软钉子也是没办法。
“罢了,将李大宝押回去吧。重审张极!”
这张极正是按察司衙门的一个官员,也是他供出来这个李大宝的,如今这个证据没了,也就只能再回去重审了。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外面突然跑过来一个书办:
“报~各位大人,王钦差已经到了布政司衙门,有要事相商,请各位大人前往!”
听到这个消息,场上几人的神色各有不同。
海瑞深吸一口气,冲着几人说道:“钦差大人召见,我等先去拜见吧!”
那几个锦衣卫无所谓的点点头,跟在海瑞后边便向着外面走去。
王用汲并没有着急离开,而是冲着那边正在记录的书办说道:
“李书办,你将这几日的口供都整理一番,届时全部送到布政司!”
“是!”
………
布政司衙门。
海瑞几人进来后,立刻就看见了坐在上首的王远,以及他身边一个风尘仆仆的身影。
看清这身影的瞬间,几人都是露出了吃惊的神色。
“下官海瑞见过钦差大人、参军大人!”
“下官王用汲见过钦差大人、参军大人!”
没错这风尘仆仆的身影,正是总督府参军谭纶
三天前,王远和那支客军分别后,他们只用了一天便抵达了前线。
而后胡宗宪便将谭纶派了过来,两人在今天同时进来,于是便有了海瑞等人看到的这一幕。
虽然王远也是刚刚到达,不过王远身上可是干净异常,一点也没有远道而来的疲惫:
“海知县、王知县,还有几位上差不必多礼!快请落座吧!”
待几人都落座之后,王用汲就出声道:“王钦差,我等有要事禀报!锦衣卫……”
听到这里,王远就大致猜出了什么,不过却是摆了摆手,打断了王用汲的话语:
“好了,王知县,这些事情我们稍后再议,如今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处理,这事由谭参军来说吧。”
谭纶点了点头此时也站了起来:“各位,我此行过来是奉了胡总督的命令,前线物资紧缺,要尔等三日内,再送去一批军需粮草!”
刚才在路上,王远就已经知道什么事情了,于是此时并没有说话,而是等着海瑞几人来询问。
果然几人略微皱眉,海瑞就起身问道:“谭参军,一个月前我等才为前线送去了五十万两的军需粮草,那次还是本官亲自押送。
而在十日前,王钦差又送去二十万担粮食。
整整七十万两银子的军需粮草,难道一个月的时间,便已然耗尽吗?”
谭纶听后摇了摇头,开始一一诉说了起来:
“我这还有一个好消息,要和各位诉说。
十日之前,戚家军带领一千七百名戚家军,在一处村庄,剿灭倭寇三百余人。
这一次台州大捷,算是处理了井上十三郎为首的倭寇团体,最大的一股余孽。
在这之后,只需要清剿残余倭寇,便可肃清浙江这长达十年的倭患!
万世之功!这是万世之功啊!”
说着,谭纶还激动的高吼了起来。这股情绪,带动场上其余几人也是心情起伏。
不过很快海瑞又继续询问:“大人,这与你此前所说,缺少军需粮草有何联系?”
谭纶的激动之情一下子便消失了,语气低沉的说道:
“打仗的事情是结束了,可是其余的事情也得跟上了。抚恤、赏赐、武器……
这次戚家军虽然胜了,可是伤亡整整有一百余人,这些的抚恤也是一大笔银子。
而且此次斩首三百余,按照一个首级五十两的赏赐,也至少需要两万两银子。
其中戚家军如今只剩一千五百人,而戚家军满编是三千人,如今只剩了一半。
胡总督命戚将军募集人手,将戚家军的编制补充完整,而招募一千五百多人,其中也是一大笔花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