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凤之前没有过这个打算。
虽然她不是川州人,但生意做到省会。
几个月来,她也生了些扎根的心思。
可女儿前进的步伐迈得太大,转眼间连京城也来得了。
看着啥都比川州先进的首都,她的心思也活泛起来。
不敢想以后定居在京城,但逢年过节的,来和女儿团聚,也不是不行。
如果只等着离离过年放假,那一年能见面的日子屈指可数。
当妈的舍不得离开女儿,又不能紧着让她回家,只能自己多来京城了。
可问题在于,来京城需要有个固定居所。
总不能每次来都住饭店吧?
建国饭店是好,好得不得了。
但过日子的人,哪有没事就把大团结往饭店扔的。
这家高档饭店,一晚上多少钱,她都没敢打听。
还是罗英偷着问了客房服务人员,告诉她套房要300块。
吓得她坚决不再多住,立即请服务员,帮忙订了回川州的火车票。
给服务员的跑腿费才20块,一家人却能省了600块。
罗凤的想法藏在心里,谁也没敢说。
一个农村妇女,借着女儿的光,当起了城里人。
甚至还成为省会顾客口中的“老板”。
但她始终
是有份自卑的,不敢奢求太多。
陆离离喝完温水,笑着说。
“妈,您放心吧,到时候我来安排好。”
不就是来京城过年嘛,又不是啥大事。
住得起建国饭店的人家,没道理租不起京城的一处房子。
她对京城房地产行业还没开始研究,但始终是惦记着的。
抓住华国经济起飞的时代红利,积累原始财富。
也让她体会一下,啥叫“风口上猪都会飞”的感觉。
这件事本想等摸摸首都经济环境再说的。
可既然韩阿姨提了这件事,为了她妈,可以提早进行安排了。
“我们家这姑娘啥都好,就是想法太多,我们有时候也跟不上。”
罗英埋怨着,用一杯冰淇淋堵住外甥女的嘴。
“亲家姐姐,做生意的事哪儿说得准。”
“要是运气好能来京城,那当然好了。”
陆离离知道,这不是她二姨推脱。
来趟京城要多少成本,她虽然没说,但长辈们会自己算啊。
八十年代的人们,就算是先富起来的,也不见得都要大手大脚。
她家的几位长辈,不是穷人乍富的性格。
赚钱有多辛苦,只看她二姨夫消失的几十斤肉,就知道了。
韩佩菊本想说
,让他们过年住谢公馆。
家里十几个房间,咋还能住不下亲家一家人了啊。
亲亲热热的两家人一起过年,再把大哥、二姐和老两口接来。
省得京城里那些嚼舌根子的人,总议论谢家人关系不好。
这是她的美好愿望,却没想到别人会纠结。
说到底,就是成长环境不同,认知有差异。
包厢门被敲响,服务员推门进来。
身后两名服务员,合力端着一个大托盘。
“澳洲龙虾王,清蒸开锅。”
大托盘上是一个硕大的蒸锅,三斤的龙虾就在里面。
端到客人面前,让客人亲眼见证开锅的瞬间。
这是建国饭店服务贵宾的保留项目。
蒸腾而出的白色水汽,混杂着独特罕见的虾肉香气。
足有两尺长的龙虾,整只趴在蒸锅的长条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