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斯克突出部会战的惨败,宛如一场毁灭性的风暴,将苏联的希望与荣耀瞬间撕得粉碎。约瑟夫的内心被愤怒与挫败感填满,如同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随时可能爆发。
在那间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的会议室里,罗科索夫斯基、马利诺夫斯基、科涅夫、瓦图京四位元帅垂头丧气地站着,他们的身影显得如此落寞与无助,曾经的威严与自信已被库尔斯克的战火消磨殆尽。他们麾下的部队在这场惨烈的会战中遭受重创,几乎全军覆没,如今的他们,失去了军队的支撑,彻底沦为“光杆司令”。
约瑟夫怒目圆睁,眼中喷射出的怒火仿佛要将眼前这几人吞噬。他在会议室里来回急促踱步,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众人的心上。突然,他猛地停下,对着四位元帅大声咆哮:“看看你们给我带来了什么!库尔斯克战役的失败,让我们的国家和人民陷入了怎样的深渊!你们对得起苏联的信任吗?你们玷污了红军的荣誉!”他的声音在空旷的会议室里回荡,震得众人耳膜生疼。
“我真想让贝利亚把你们统统以叛国罪枪毙,以谢天下!”约瑟夫双手紧握拳头,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脸上的肌肉也因愤怒而扭曲。
四位元帅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会战的失败让他们自觉理亏,面对约瑟夫的怒火,他们只能默默承受。然而,每个人的心中都怀着一丝对命运未知的恐惧与侥幸,不知道自己将会面临怎样的结局。
约瑟夫的目光在四人身上一一扫过,那目光仿佛是一把锋利的手术刀,试图剖析每个人的罪责。他的眼神停留在马利诺夫斯基元帅身上,心中暗自思量。马利诺夫斯基在战局危急之时,抛弃军队,与赫鲁晓夫一同逃离包围圈,这一行为无疑是对军队和国家的背叛。相比之下,罗科索夫斯基在叶列茨失守前一直坚守指挥岗位,虽最终未能挽回败局,但他的坚守值得肯定;科涅夫和瓦图京所率部队在战斗中也遭遇了德军的猛烈攻击,他们奋力抵抗,作战英勇,战败并非完全归咎于他们的指挥失误。
如今苏军面临重大战场挫折,损兵折将,缺乏有经验的高级将领,全部杀掉将来又有谁肯为苏联卖命?
经过一番痛苦的权衡,约瑟夫认为马利诺夫斯基是最适合成为替罪羊的人选。他的临阵脱逃行为证据确凿,以此罪名处决他,既能向军队和民众彰显对失职将领严惩不贷的决心,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军心。而保留其他三位元帅,对于稳定军队高层的情绪至关重要,毕竟他们在过往的战斗中为苏联立下过赫赫战功,此次战败也不能完全算在他们头上。
就在约瑟夫准备开口宣布决定时,他突然想到了与马利诺夫斯基一同逃跑的赫鲁晓夫。赫鲁晓夫作为中央方面军政委,本应起到稳定军心、鼓舞士气的作用,却在关键时刻选择逃离,他的行为同样不可原谅。
约瑟夫的脸色愈发阴沉,他冷冷地开口道:“马利诺夫斯基,你在库尔斯克战役中抛弃部队,临阵脱逃,致使我军陷入绝境,此乃叛国之举!我决定,将你以叛国罪、玩忽职守罪论处,交由内务人民委员会执行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