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9年底,意大利局势风云突变,墨索里尼被软禁,意大利国内局势动荡不安,盟军也借此机会试图进一步瓦解轴心国势力。为了彻底稳住意大利的国内局势,同时孤立盟军,希特勒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救出墨索里尼。
希特勒将这项艰巨而关键的任务,交给了素有“欧洲最危险的男人”之称的奥托·斯科尔采尼。斯科尔采尼深知此次行动的重要性,他从德军最精锐的第7空降团1营中,精挑细选了60名具备高超特种作战技能的队员。这些队员个个身经百战,拥有出色的战斗素质和应变能力。他们秘密筹备,制定了周密的营救计划。在复杂而危险的环境下,凭借着精湛的战术和无畏的勇气,成功将墨索里尼救出。
获救后的墨索里尼,在德国的全力支持下,不久后于意大利北部的萨洛重新建立了傀儡政权——意大利社会共和国。这个新政权完全处于德国的控制之下,德国借此掌控了3000万意大利人和超过80%的意大利工业产值,使其成为德国在战争中的又一重要助力。然而,意大利也因此出现了两个政府并存的局面:一边是墨索里尼依靠德国建立的傀儡政权;另一边是以巴多格里奥为首,投靠盟军的意大利王国政府。两个政府各自为政,意大利人民陷入了迷茫,不知该听从哪一方的号令。很快,双方的矛盾便激化,在亚平宁半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意大利的土地沦为了残酷的战场,无数民众因此流离失所,家园被毁。
远在东方的大明王朝,其统治者朱由检密切关注着欧洲局势的发展。通过墨索里尼被救以及意大利的混乱局面,朱由检清晰地认识到,德意两国狼狈为奸,妄图合伙霸占欧洲,根本无意让大明王朝涉足欧洲事务。但他也敏锐地察觉到,以德意两国当时的处境,若缺少大明王朝这个盟友,在盟军的强大攻势下,迟早会走向失败。权衡利弊后,朱由检决定不插手德意两国的内部纷争,而是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将目光投向了希腊在土耳其海岸附近的岛屿。
这些岛屿原本属于土耳其,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希腊趁乱全部抢走。土耳其不仅失去了这些岛屿,周边海域的控制权也一并丧失。收复这些岛屿,一直是土耳其人的夙愿。朱由检看准时机,认为大明王朝攻打这些岛屿,在法理上德国和新成立的墨索里尼政府无法干涉,因为墨索里尼的傀儡政权对这些地区并无实际管辖权。于是,大明王朝印度洋海军在30万海军陆战队的紧密配合下,向希腊在地中海的岛屿发起了进攻。
大明军队行动迅速,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和高效的作战部署,将希腊在地中海的岛屿逐一占领。土耳其人得知此消息后,兴奋不已,他们全力支持大明王朝的行动,渴望借此机会夺回属于自己的岛屿。双方一拍即合,大明海军陆战队负责冲锋陷阵,夺取岛屿并驱逐岛上的希腊人;土耳其人则负责在岛屿被占领后进行守护。在双方的紧密配合下,大量岛屿易主,这一情况很快引起了盟军的关注。
原来,意大利人在背后不断向盟军施压。希腊作为意大利曾经的占领国,如今虽由投靠盟军的巴多格里奥政府管理,但在意大利人眼中,希腊的土地仍与他们息息相关。意大利人向盟军控诉大明王朝抢夺希腊岛屿的行为,要求盟军为其“主持公道”。盟军因此产生了严重的战略误判,他们认为大明王朝军队有占领希腊全境的意图。一旦大明成功占领希腊,凭借其强大的海军优势,将对南部的巴多格里奥政府构成巨大威胁,一旦巴多格里奥政府成为软骨虫,又投靠了大明王朝,这是盟军无论如何都不愿看到的局面。
盟军内部对此产生了激烈的争论。英国首相丘吉尔坚决要求出兵希腊,打击大明王朝的军队,夺回被占领的岛屿。他以大国自居,一直热衷于干涉希腊事务,在他看来,如果盟军不进军希腊,不帮助意大利守住希腊,投靠盟军的巴多格里奥政府很可能会再度倒向德意明三国联盟,这对盟军的战略布局极为不利。然而,美军却持有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在地中海与大明王朝军队展开决战的时机尚不成熟。美国深知,英美的战略核心在于欧洲大陆,首要目标是打败德国。意大利距离德国更近,只要解决了德国,英美法俄等国联合起来围殴大明王朝便有绝对的胜算。此时将兵力和精力浪费在希腊,无疑是不明智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