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舰队,大多是老旧的战列舰,巡洋舰,以及一些千吨左右的驱逐舰,这些老古董一样的装备,在大明王朝海军的眼里,就如同孩子手里的大玩具一样,根本就不具有威慑力。
印度洋海军舰队司令李定国,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与果敢的指挥,仅仅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便如秋风扫落叶般将大英帝国在这片海域的海上力量扫荡得干干净净。自此,在广袤的印度洋上,再也没有任何一支海上力量能够对大明王朝的海上利益构成威胁。大明王朝的旗帜,在印度洋的海风中猎猎作响,彰显着其在这片海域的绝对统治地位。
在这样的有利形势下,大明王朝果断决定组建中东方面军,并选择在伊朗登陆,开辟全新的战场。中东方面军以霍普纳将军领导的第五装甲集团军为核心主力,下辖 20 个陆军师,总兵力高达四十万人。
大明王朝此次军事行动有着明确而深远的战略规划,首要目标便是夺取伊朗和伊拉克的油田,将这片宝贵的资源纳入掌控之中。同时,对苏联的巴库油田形成威慑之势。尽管此时的巴库油田已被成功炸毁,但朱由检深知其战略意义重大,丝毫不敢掉以轻心。毕竟,在苏联背后有美国的支持,随时都有可能恢复这里的石油产量,因此必须时刻
在当时那个时期,沙特阿拉伯地区尚未发现石油,英国对这片土地也并未给予太多重视。因此,中东地区的争夺焦点主要集中在伊朗和伊拉克这两个国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两伊地区。
由于英国已然丧失了在印度洋的海军力量,如同失去了保护伞,已无力阻止大明王朝在波斯湾的登陆行动。很快,在印度洋舰队的有力配合下,大批登陆艇如潮水般涌向波斯湾的沙阿布尔港。这些登陆艇上满载着成群结队、士气高昂的军人,以及大批性能卓越的谢尔曼坦克。阳光洒在他们身上,闪耀着坚毅与决心的光芒。
沙阿布尔港,成为了大明王朝进军中东的前沿阵地。在这里,霍普纳将军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迅速兵分两路。一路由艾能奇将军带领四个步兵师和一个装甲师,如一把利刃,向着巴格达迅猛挺进;而霍普纳将军则亲自率领主力部队,如同一头勇猛的雄狮,直扑德黑兰。
在中东地区,无论是伊朗还是伊拉克,其高层大多内心倾向于德国和大明王朝。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英国在这里建立起强大的殖民统治,他们迫于压力,无奈地选择倒向英国。如今,听闻大明王朝的部队来到中东,仿佛黑暗中迎来了曙光,两国的百姓纷纷自发行动起来,他们箪食壶浆,以最热烈的方式迎接大明王朝的军队,如同迎接拯救他们的王者之师。在民众的支持下,他们纷纷拿起武器,驱逐英国的殖民军队。在这样的有利形势下,艾能奇将军仅凭借五个师的兵力,便势如破竹,轻松占领了巴格达,成功瓦解了英国在伊拉克的殖民统治。随后,在大明王朝的支持下,当地亲明朝的贵族拉希德·阿里·盖兰尼被扶持上台,成为了伊拉克的领导人,从此与大明王朝展开亲密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