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
“穷兵黩武?”
李景龙脸上露出一抹古怪的表情,就像是便秘一样的难受。
好半晌之后,才唯唯诺诺道:“舅爷,您这都是哪年的老黄历了?”
“用陛下的话说就是咱们以前打仗的想法都是错的,打仗不仅仅只是为了抢地盘那么简单,最重要的其实是资源。”
“牛羊马匹,包括人,这些都是资源。”
“只要咱们能打赢战争,即便是不想占据土地,也可以带走战争获得的一切资源,甚至同时还能让对方对咱们进行战争赔偿。”
“有了这些,大明何愁不能富强,何愁不能通过战争不断地增强底蕴?”
……
面对李景龙的这段话,朱元璋本能地想要反驳。
可亲身经历过草原战争的朱元璋却是很清楚,当他们搜刮走草原上的一切资源后,战争对大明带来的影响的确可以算得上微乎其微。
甚至对于大明来说,从草原上获得的金银以及牛羊马匹,反而能够远超大明战争的损耗。
“难道咱和数千年来的所有君王都理解错了战争吗?”老朱不禁呢喃。
在这一刻他真的开始怀疑起史书和所谓的经验是不是真的错了。
李景龙闻言实在没忍住‘噗呲’一声笑了出来。
“舅爷,您说的数千年君王可不对。”
“嗯?”朱元璋回神,问道:“你小子这话什么意思?”
“嘿嘿!”李景龙大咧咧地笑道:“因为准确的说不论是对外还是对内的战争,真正出现问题是从汉朝才开始的。
春秋战国各国之间的战争胜利者不仅要占领对方的城池,同时可还是要抢走对方的百姓,甚至让战败者赔偿的。
这才有了秦奋六世之余烈,最终积累出无可匹敌的底蕴,最后由始皇帝建立起统一的大秦皇朝。”
“大汉?”朱元璋沉吟了。
他虽然从小没读过书,可自从成了义军统领后,老朱也算得上是饱读各种史书,甚至每日都会向刘基他们学习问政,自然对历史非常之熟悉。
片刻之后,恍然大悟道:“你的意思是儒家,儒家所谓的外圣内王才是真正改变自大汉之后所有王朝战争观念的源头?”
正所谓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荀子更是说出“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争夺也”和“兵以仁义为本”这种话。
要知道对于一个随时面临异族威胁的王朝来说,这种劝谏君王放下兵戈之言,无异于是在自掘坟墓。
再有董仲舒之后,儒家更是批评法家“尚首功”(以杀人数量计军功)的政策,认为其违背人道。
还有孟子斥责秦乃是虎狼之国。
但换个角度,若是秦不是虎狼之国,又哪来后世的秦朝大一统?
中原怕是也会如同欧伦半岛那般分裂为无数个小国家,最终形成无数的语言、文字和文化吧。
甚至秦早就消失在了历史之上,成为其他国家吞噬、瓜分的对象。
其实也并不是说儒家倡导的文化同化有什么问题,但文化同化的前提是你的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