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技艺交织的成长之旅
风和日丽的一天,叶东虓像往常一样抱着积木去找玲玲玩耍。刚到王奶奶家院子,就听到屋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他好奇地走进屋子,只见王奶奶正坐在桌前,手把手教玲玲画画。桌上摆满了五颜六色的彩笔和画纸,玲玲聚精会神地握着笔,在纸上涂抹着,笔下是一幅充满童趣的花园画,有五颜六色的花朵,还有几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虓虓,你来啦!”玲玲一抬头,看到叶东虓,兴奋地招呼他。王奶奶也笑着抬起头,“虓虓呀,快来看看玲玲画的画,这孩子学得可快了。”叶东虓走上前,看着画称赞道:“玲玲画得真好,就像真的花园一样!”
王奶奶看着两个孩子,眼中满是慈爱:“虓虓,你舅舅把榫卯手艺传给你,我呀,就把画画和剪纸的技巧教给玲玲。其实这手艺之间呀,都是有相通之处的。”叶东虓有些疑惑地挠挠头:“王奶奶,画画、剪纸和榫卯能有啥相通的地方呢?”
王奶奶笑着拿起一张纸,拿起剪刀开始裁剪起来,一边剪一边说道:“你看这剪纸,讲究线条的流畅和图案的对称,就像榫卯讲究结构的精准一样。画画也是,构图要合理,就像搭建榫卯结构,各个部分都得安排得当,这样出来的作品才好看、才牢固。”
叶东虓听着王奶奶的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时,玲玲拿起一张剪好的纸,是一只栩栩如生的小兔子,递给叶东虓:“虓虓,你看,这是我剪的小兔子,等你用积木搭一个兔窝,咱们让小兔子住进去。”
叶东虓眼睛一亮,立刻来了兴致。他跑到院子里,拿出积木开始搭建起来。他想着要搭一个温馨又特别的兔窝,运用画册上学到的榫卯知识,还结合了玲玲画画时的色彩搭配灵感,将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积木组合在一起。不一会儿,一个有着粉色屋顶、绿色围栏,还带着一个小花园的兔窝就搭好了。
“玲玲,快来看看兔窝!”叶东虓兴奋地喊道。玲玲跑出来,看到兔窝,惊喜得跳了起来:“哇,虓虓,这个兔窝太漂亮啦,小兔子肯定喜欢!”
第六章:传承助力,岁末共忙
时光匆匆,叶东虓和玲玲在彼此的激励下,技艺愈发娴熟。叶东虓不仅掌握了画画和剪纸的精髓,笔下花鸟鱼虫栩栩如生,剪出的图案细腻精美;玲玲对榫卯的运用也得心应手,能协助叶东虓搭建复杂的榫卯结构。
随着名声渐起,舅舅的木工活日益增多,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到了年节,村里家家户户都想添些新的木制家具,讨个好彩头。舅舅从早到晚忙得不可开交,精心雕琢每一件作品。叶东虓和玲玲见状,主动过来帮忙。叶东虓负责给一些小件家具绘制精美的图案,比如在木盒上画寓意吉祥的牡丹,在屏风上绘灵动的喜鹊登枝。玲玲则在一旁协助舅舅处理榫卯结构,递工具、帮忙固定木材,她认真的模样,俨然是个小行家。
与此同时,年节临近,王奶奶这边也热闹非凡。村里的婶子大娘们纷纷来找王奶奶,求购她的剪纸作品,贴在窗户上、门上,增添节日氛围。王奶奶既要设计新花样,又要大量制作,忙得晕头转向。玲玲和叶东虓赶来帮忙,玲玲凭借熟练的剪纸技巧,快速剪出一幅幅漂亮的窗花,有连年有余的鲤鱼,有寓意团圆的团花。叶东虓则在一旁帮忙给剪纸分类、整理,还发挥画画特长,为一些剪纸添上细节,让图案更加生动。
在大家齐心协力下,舅舅的木工活按时交付,件件都是精品,村民们赞不绝口;王奶奶的剪纸也满足了大家的需求,村里到处洋溢着喜庆。叶东虓和玲玲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中满是自豪。
第七章:技艺传承展风采
随着叶东虓和玲玲在榫卯、画画与剪纸技艺上的日益精进,他们在村里已然成为了小名人。村里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决定举办一场盛大的技艺展示会,邀请周边村落的村民一同前来观赏,叶东虓和玲玲自然成为了重点展示的对象。
展示会当天,阳光明媚,整个村子都热闹非凡。村头的广场上搭起了几个大帐篷,分别作为榫卯展示区、画画创作区和剪纸艺术区。叶东虓和玲玲一大早就来到现场,精心准备着各自要展示的内容。
叶东虓在榫卯展示区,将他这段时间以来最得意的榫卯积木作品一一陈列出来。有精巧的会飞的马车,马车的每一处榫卯结构都清晰可见,车身上的雕刻细致入微,仿佛下一秒就能腾空而起;还有能潜水的小船,船身的拼接严丝合缝,甚至可以看到内部模拟的船舱结构,采用了独特的榫卯连接方式,既保证了结构的稳固,又兼顾了美观。此外,他还准备了现场搭建的环节,身旁整齐摆放着各种形状的积木。
玲玲则在画画创作区忙碌着。她支起画架,摆放好颜料和画笔,周围的展示板上挂满了她近期创作的画作。有描绘乡村四季美景的系列画,春天的田野繁花似锦,夏天的池塘荷叶田田,秋天的山林五彩斑斓,冬天的村庄银装素裹;还有以叶东虓搭建榫卯场景为主题的画作,生动地展现了叶东虓专注认真的神态。在剪纸艺术区,王奶奶和玲玲一起将她们合作完成的剪纸作品布置得琳琅满目。有大幅的《百鸟朝凤》,凤凰的羽毛丝丝分明,每一只鸟儿都姿态各异,仿佛要从纸上飞出来;还有各种小巧精致的生肖剪纸,活灵活现,让人爱不释手。
展示会正式开始后,周边村落的村民们纷纷涌入广场。大家先是被叶东虓的榫卯积木作品吸引,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叶东虓站在中间,自信地向大家介绍每一件作品的设计理念和榫卯结构的特点。他说道:“这会飞的马车,借鉴了咱们传统建筑中斗拱的榫卯原理,让各个部分紧密相连,又富有灵动性。”村民们一边听着讲解,一边发出阵阵惊叹。接着,叶东虓开始现场搭建一个复杂的榫卯结构,只见他双手如飞,挑选积木、拼接组合,不一会儿,一个精美的多层楼阁便呈现在大家眼前,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在画画创作区,玲玲现场创作一幅以展示会为主题的画作。她先用铅笔勾勒出大致轮廓,广场上热闹的人群、色彩斑斓的展示区帐篷、孩子们兴奋的笑脸都一一跃然纸上。然后,她拿起画笔,细心地为画面上色。她一边画一边向周围的小朋友讲解画画的技巧:“画画的时候,要先观察物体的形状和比例,就像搭建榫卯要先想好各个部分怎么组合一样。色彩的搭配也很重要,要让画面看起来和谐又生动。”小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眼中满是崇拜。
剪纸艺术区同样人气爆棚。王奶奶向大家传授剪纸的经验:“剪纸讲究心要静,手要稳,下刀要果断。你们看这线条,要流畅自然,不能有丝毫犹豫。”玲玲则在一旁协助,给大家分发彩纸和剪刀,鼓励大家动手尝试。一些年轻的姑娘和孩子们纷纷拿起剪刀,在玲玲的指导下,剪出了简单的图案,虽然略显稚嫩,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展示会接近尾声时,村里的长辈们对叶东虓和玲玲的表现赞不绝口。一位老爷爷感慨地说:“看到你们这些孩子把老祖宗的手艺传承得这么好,我们心里真高兴啊!这传统技艺有你们,就有希望咯!”叶东虓和玲玲听了,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他们深知,通过这次展示会,不仅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技艺,更让更多人感受到了传统技艺的魅力。他们在传承传统技艺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他们也将带着这份热爱与责任,继续前行,让传统技艺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第八章:声名远播,传承新篇
叶东虓和王玲玲的技艺在展示会后声名远扬,如同涟漪般迅速扩散,周边十里八乡的村民都听闻了这两位小神童的事迹。一时间,通往村子的小路上热闹非凡,附近的村民纷纷带着自家孩子,慕名前来拜访王奶奶和舅舅,期望自家孩子也能学习到这些传统技艺。
清晨,阳光刚刚洒在村子的屋顶,王奶奶家的小院就迎来了第一批访客。一对年轻夫妇带着羞涩的小男孩,敲响了王奶奶的门。王奶奶笑容满面地将他们迎进院子,小男孩好奇地张望着院子里挂满的剪纸,眼中满是新奇。“王奶奶,我们听说您和玲玲姑娘剪纸手艺了得,想让孩子跟着学一学,也盼着他能传承这门好手艺。”年轻夫妇恳切地说道。王奶奶欣然应允,她拉过小男孩的手,温和地说:“想学剪纸好呀,孩子,这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
与此同时,舅舅的木工坊也热闹起来。一群孩子在父母的带领下,叽叽喳喳地涌进院子。看到满院子的榫卯结构木制品和堆积如山的木材,孩子们兴奋不已。“舅舅,俺们都想跟您和东虓学做榫卯,您就收下俺们吧。”一个虎头虎脑的孩子大声说道。舅舅爽朗地笑了起来:“好嘞,只要你们肯学,我就肯教!”
叶东虓和王玲玲也忙碌起来,他们俨然成了小老师。叶东虓先从榫卯的基本结构讲起,他拿起一块积木和一个小榫头,向孩子们展示如何拼接:“你们看,就像这样,榫头和榫眼要严丝合缝,这就跟做人一样,要实实在在,才能稳稳当当。”孩子们听得入神,纷纷动手尝试。王玲玲则在一旁教孩子们画画和剪纸的基础技巧。她耐心地握着一个小女孩的手,引导她剪出简单的形状:“先别急,慢慢剪,注意线条要顺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