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立刻扭头问:“你觉得好还是坏?”
“好啊,当然好!这还用说?”李言蹊冲她眯眼笑,看宋颜宁审视的目光,李言蹊继续说道,“我是真的觉得他气质难得。你不觉得吗?”
宋颜宁偏过头去,根本不理他这茬。
宋颜宁的《飞天》意外的很受欢迎。
之所以受欢迎是大抵是因为节目别开生面的表现形势,过去表演滑里曾经有女单用过水袖,当时也很受欢迎,宋颜宁的《飞天》亮点在于节目中大量的单足滑行和舞蹈带来的东方风情,当真如飞天奏乐歌舞颂盛世太平。
宋颜宁之所以驾驭了这套节目,主要还是因为她滑行的进步。
宋颜宁这些年在打分上滑行这一项的确没拖过后腿,不过她的滑行跟其他选手还是有些不一样的。
叶赛以前就给甄真解释过宋颜宁的滑行:“只能说还行,但称不上优秀,主要是比较取巧。”
宋颜宁在滑行上最大的好处就是快,非常快。宋颜宁当初打基础时就被要求把压步学好,所以宋颜宁的压步效率特别高,蹬一下冰速度就能起来,这让她整套节目都能保持高速滑行,也是因为速度快,所以宋颜宁的冰面覆盖率很高,当然,也是因为这种高速滑行无形中让宋颜宁养成了高速进入跳跃的习惯。
花滑里有句话叫“一快遮百丑”,滑行速度快能掩盖许多小瑕疵,叶赛说宋颜宁取巧就是巧在这里。早些年的宋颜宁的确是吃了不少高速滑行的好处,这种高速滑行就跟高远度上佳的跳跃一样,天生就带着调动情绪的作用,所以宋颜宁第一次参加全国冬季运动会的时候,当时年仅11岁的宋颜宁之所以打败许多前辈拿到亚军,也是她的高速滑行让她在一开始就抓住裁判的注意力——那时候全国女单除了阿依古丽之外全都是龟速滑行,宋颜宁那种猎豹般的速度让她特别出挑。
但速度快跟滑行好是两回事。
滑行是看很多方面的,比如你用刃是否清晰,变向、加速等是否自如,滑行的平衡感等,都是滑行的考察部分,在做步伐的时候是否能标准利落的完成那些那些诸如莫霍克摇滚步等动作,当然还有冰面覆盖率等,这些都是要考察的内容。
在这方面宋颜宁只能说有一部分她是做的优秀的,但有的过去她还是有不足的。
而且不光是体现在分数上,就算是在观众视角,不一样的滑行带来的观感也是不一样的。
早年叶赛调侃宋颜宁的滑行:“跟顾涵星比,宋颜宁就像在磨砂纸上摩擦一样,毛毛糙糙的。”
虽说调侃的有点狠,但这的确是早期宋颜宁的滑行带给观众的观感——看起来不流畅不顺滑,虽说速度快,但仿佛冰面在跟冰刀较着劲。别说跟顾涵星比,就是跟大多数日本女单比,宋颜宁都缺了那种顺滑流畅的感觉。
而滑行速度快跟顺滑流畅并没有多大联系,昔日的殷可伊滑行速度极慢,但她滑的时候就会给人一种雁过无痕的顺畅感。
宋颜宁的这些问题一直存在,不过真正动手给她改善的却是李言蹊。
宋颜宁滑行的底子是当年她的启蒙教练打下来的,后来跟随陈羡教练后,陈羡教练擅长教跳跃,滑行这方面几乎没研究,在滑行上是做了保守策略,没能给提高不过也没什么退步。直到宋颜宁遇到李言蹊。
李言蹊当年做选手的时候就是现在的顾涵星。
李言蹊虽后来被称为实力均衡的综合型选手,但刚出道那会也是靠着滑行先打开知名度的,宋颜宁的滑行什么毛病他看一眼就知道。
作为当年以滑行见长的选手,李言蹊断然无法接受宋颜宁在滑行上的缺陷,不说改造的完美无缺,至少他也得让宋颜宁的滑行在现役里数一数二。
不过这个时间很漫长,李言蹊刚带宋颜宁的时候有意加强了滑行方面的训练强度,但很快就赶上宋颜宁发育关,奥运会那一年专心搞建设拾回跳跃难度,滑行就暂且搁置了,等到奥运会过后,宋颜宁发育关也挺过来了,李言蹊才重新制定计划,跳跃滑行两手抓。
李言蹊自始至终都觉得宋颜宁的滑行能改善的,日本选手普遍滑行好,但也不是天生的不是?肯定能后天练出来。
三年时间,宋颜宁的滑行有了肉眼可见的进步。
观感上首先就提高了,开始有了那种顺畅的感觉,仿佛终于跟冰面和解,跟冰面有了共鸣。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细节上的改变,比如宋颜宁膝盖的运用比以前更加精确了,用刃比以前更深了等,这些细小的变化都促进了宋颜宁节目观感的提升。
而三年之后等来的就是这套集宋颜宁滑行之大成的《飞天》。
宋颜宁在节目中用刃之深,以飞天姿势做单足滑行时身体与冰面的倾角让她真如吉祥天女御风而行,那一瞬间带来的不止是震撼,还有感动。
给观众呈现一套极具东方魅力的作品,宋颜宁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