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钱一个。”盼娣破有成算地说道,“爷爷以前卖三文钱两个,大家还不认识我,我的价格就低一些。”
楚茨看她信心满满的样子,笑道:“要娘赔你去么?”
盼娣拒绝,“迟早我也是要一个人去的,不如早些一个人练胆。碗里扣着馒头,你和招娣吃。”
安排得这么周到,也不知道谁是女儿,谁是娘了。
穷人家的女儿早当家,她这两日上街,看到不少小女孩拎着篮子或背着背篓卖东西,比盼娣小的也大有人在。楚茨也放心,这么早,杨有酒那个闲汉是没有起床的。
等和招娣一起用完早饭,楚茨收拾好,终究还是不放心第一次出门的女儿,请货郎女人帮忙看着招娣,出去看看大女。
出门直往菜市走,盼娣昨晚说想在菜市门口摆摊。
不到一刻钟,楚茨就看见盼娣了,在路边一株老槐树下,她蹲在一群卖菜的孩子之间,守着前面的篮子,可怜又倔强的模样。观察了一刻钟,有一个买菜的妇人主动问她卖的是什么,盼娣说是馒头。妇人问了价,买了一个。
“盼娣,这样可不行。没人知道你卖的是馒头。这样,卖馒头了,又大又好的馒头两文钱一个,三文钱两个呢——”
盼娣擡头见了娘,欣喜又有些激动。
楚茨提着篮子,往人群多的地方去,边走边吆喝,盼娣紧跟其后。
有人听了,过来看馒头。
“人家卖一文钱一个,你怎么卖两文?”
买菜的妇人总是会斤斤计较的,楚茨拿出一个大大的馒头笑着解释:“妹子,这可是‘棠家馒头’,肉多,馒头大,味道好。一文钱一个会亏钱的,不信你看看?”
“‘棠家馒头’?不是有几年没卖了吗?”有人惊讶提问。
“嫂子,我姓棠,是棠家女。‘棠家馒头’是我祖上卖了多少年的。你要不看看这馒头?”看周围多了些人,楚茨大声道:“‘棠家馒头’最多再过一月就开张,还是在尼姑庵旁边的棠家祖宅。到时候,会有小礼赠送给上门的客人,请大家捧场!”
众人见她说得笃定,打消了疑问,你两个,我两个,不到半个时辰,一篮馒头就卖完了。
盼娣跟在后面,看到纷纷过来买馒头的人群,脑袋里嗡嗡响,她不知道她娘这么能干,震惊地说不出话来。
楚茨将篮子还给盼娣,摸了摸她的头,“怎么啦?傻掉了啊赶紧的,再去买些面粉,明日还要卖馒头呢!娘去买些笔墨,咱把账记好。”
盼娣点头,楚茨给了她钱,两人分头行动。
笔墨内城才有,楚茨记得棠家祖宅附近就有一家。
出了店门,可以看到棠家祖宅。已经过了两日,她还没有想到合适的方法拿回祖宅。告官固然是一条名正言顺的好路子,但大人问起自己银子的来由不好交代,她一个妇道人家怎么突然这么多银子?还有蔡家如果听说了,过来纠缠,说是自家大哥挣的,也麻烦。
棠家祖宅旁边有尼姑庵,略一思忖,楚茨忽然有了一个主意。
思定,楚茨找了一个茶楼,要了一个雅间,关了门。裁了一小页纸,喝着茶,边构思,最后落笔在纸上。吹干以后叠起来。
出门,找了一个手脚干净的小乞丐,给了他两枚铜钱,让她送到尼姑庵县令小姐那里。
心情高兴,楚茨买了一只烧鸡回去庆祝即将到手的房子。
如此大手大脚,楚茨自然是被大女说了一顿:“娘,你要节俭。咱们今日卖的馒头钱,都买不来一只烧鸡,你这样铺张浪费,明日万一下雨,我们卖不了馒头怎么办?”
楚茨嘻嘻赔笑,盼娣一脸“孺子不可教”的表情,将烧鸡宰了,放在两个碗里,分了一碗给货郎家。剩余的仍用油纸包了,留待明日吃。
“盼娣,不错!你明日卖馒头的时候就要这么大声吆喝。”
盼娣被说得红着脸,低下头不好意思,小声道:“娘,咱们买些油纸吧!有人馒头买得多,也好包起来给人家。爷爷以前就是这样做的。”
楚茨答应,“不过在买油纸前,咱们得记账。不然亏了还是赚了,也不知道。”
“可是,我不会写字。”
……